当前位置: 起名网 > 起名知识大全 > 周易算命知识 >

\"周易\"哲學

时间: 2008-05-19 10:21:52 作者:起名网_丁洪专

"周易"哲學


一、傳統卜筮之文化認同
占卜文化的出現應該是在殷周時期,"詩經"、"尚書"、"左傳"等先秦典籍已有關於占卜、占星、相術……等的記載。至於"周易",則凝聚了當時人民有關天文、地理、社會……各方面的認識與經驗,因之被認為是影響中國天道思想(或許應稱為天、地、人三者思想)最為深遠的一本書,因其探索對可觀事物的運動變化規律,故曰「易」;"周易"為周人所做,故稱"周易",有人認為「周」不僅代表周國之人,同時也表達周流不息的循環規則,此解釋之意含較為深遠。
無論是將占卜用於國事或個人,都是建立於占卜和問卜雙方文化心理上的認同,大抵可分為三種。

(1)天人感應文化之認同
天人感應之觀念於西漢董仲舒才正式提出,但此觀念早已深植民心,認為天道的模式即為人道運作之規則,天與人之間有著看似虛無,又實際存有的交互關係。中國人認為自己擁有黃皮膚、生於黃土地、受黃河的灌溉與孕育。「黃河之水天上來」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天人感應」的啟示。就連中國之官制、國都之建築……等,皆仿效天象模式,而成為一等級有序、秩序井然之王朝。"史記、天官書"云「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即古代官制參考星象之分佈排列而設置。同時以北極星(紫微星)為中心,如同一國之都為該國運作中心,前清紫禁城即取「紫微」為中心之意。於此則不難看出中國文化受「天人感應」學說之影響。

(2)宿命文化觀念的認同
孔子將「畏天命」視為「三畏」之首。"莊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窮道、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飢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認同「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之命有定分。

(3)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對人自身力量的懷疑
任何民族文化皆有不同程度之超自然力量崇拜,如圖騰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蒙卦、彖"「匪我求同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正,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也給我們天道不可瀆的觀點。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亦闡述談論國家領導人的智慧問題如談論神鬼之哲學問題般,絕不可輕率而任意。這是因超自然力量不易得知所產生的崇拜文化。
"周易"所反應出之中國天道思想是非常樸素而直觀的。不僅因為中國古代三種占卜心理因素被人們接受而導致"周易"之盛行流通;更重要者為"周易"蘊含著辯證思維的萌芽,經後代哲學加以闡發,於漫長之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邏輯和理論的體系。在「道」與「器」、「陰」與「陽」、「天」與「地」……等抽象概念之哲學發展風潮中,中國培養出彌足珍貴的「有機體」科學觀,有別於西洋之「機械式」科學發展。

二、"周易"之陰陽原理與周流體系
"易、繫辭上"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者,可以視為天地間之倫理剛常或運作規則;器者,為所有科學發展之技術。「道」可為萬物內在本體之運作,或微觀事物上對本質的分析。就中國"周易"哲學言,「陰」與「陽」為「大極」在衍生出「兩儀」後之兩大基本單位,除了較玄上的「無極」與「太極」外,「陰」與「陽」可以說是萬物在此時空中所具備之兩大基本特質,中國哲學以「陰」與「陽」來表達事物之基礎屬性,諸如「正」與「負」、「男」與「女」、「發散」與「收藏」……等。皆可以言簡意賅之「陰」與「陽」來含括任何事物之「理」。

圖一:"周易"以「-」(陽)與「--」(陰)來表達事物之二元性質
或許應該說萬事萬物皆具有「陰」與「陽」之二種性質,所差異者,為二者相對含量的多寡。或許由某個時空中之某個觀點下對事物分析的結果,可以顯示該條件下所得到「陰」與「陽」之相對關係。嚴格上說來,「陰」與「陽」是為了研究事物之根本性質而產生的二個方便符號,於真實世界中「陰」與「陽」是個別存在,且相互轉換的。人們僅可於交互作用中得到一巨觀之表相,並無法直接獲知其微觀的運作。為進一步探討「陰」與「陽」之細部運作,大體可將其相對關係分為:

(1)對立
「陰」與「陽」具有對立之本質。"易、繫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2)消長(消息)
宇宙之萬事萬物皆具有陰陽二面,具有盈虛消長之周期規律,盈則消損,虛則增益為天道循環之理。"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3)轉化
「陰」與「陽」會相互轉化,因此有陽變陰或陰變陽之理,"易、繫辭"「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明相推而成歲焉」。

(4)統一(互根)
「陰」與「陽」非僅獨立存在或相互轉化,其實二者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互統一(互根),如"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由此觀之,「陰」與「陽」二者可由原本之分別「獨立」經由「消長」、「轉化」,而達到最圓滿的「統一」境界。由於各種事物「陰」與「陽」之作用程度不一,因此「消長」、「轉化」與「統一」的程度不一,遂導致尊卑、貴賤、貧富……等差別。
圖二:伏羲太極圖

 


由伏羲太極圖可以看出
(1)黑與白所代表之「陰」與「陽」獨立存在(獨立)
(2)由乾至震為陽消陰長,由巽至坤為陰消陽長(消長)
(3)似二條魚,頭尾相銜接而順時針旋轉(轉化)
(4)白中有黑,即「陽」中有「陰」;黑中有白,即「陰」中有「陽」(統一)

因此周易大體可以一個太極圖來詮釋整個宇宙,配上六十四卦及卦爻辭後,被認為極具有邏輯意義與辯證思想,朱伯崑認為"周易"系統、"孫子兵法"系統、老莊哲學系統、佛學系統為中國四大哲學辯證思維系統,但仍以"周易"之系統最為豐富,其中簡單的「陰」與「陽」架構出六十四卦,以至於三百八十四爻變,無形中把中國的循環式的「圜道」思想作極至的表現,而此種「圜道」思想是本自具足而不假人為的。是故,「卦」者、「掛」也,無手之「掛」為「卦」。"周易"之「八卦」無非是為了闡述中國圜道思想哲學,而將八種符號懸掛於圜道循環中之八個變化機制上。如同"繫辭"是為了進一步闡釋原文思想而將該文懸繫於"周易"之中。
所謂「易之三義」乃「變易」、「不易」、「簡易」。為"周易"卦爻演繹或形上哲學上之三大內涵。

變易:
光由六十四卦可以進一步產生三百八十四爻變;或如焦延壽之"焦氏易林"中,六十四卦之每一卦可以再變為六十四卦,因此有四千零九十六種組合。或由更多個八卦相堆疊而可能衍生出無量種組合,於此,則暗示天地之生育萬事萬物就在一個「變」字的道理中。

不易:
所不易者,為此循環式哲學實屬萬物消長之法則,此法則不可移易,不可改變,"周易、繫辭"「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天地萬物之關係可由「不易」的哲學表達在"周易"的卦圖或經文裡。

簡易:
聖人立象設卦,原來一本良知良能,不假安排,所以平易而不玄遠,不挾私易,所以單純而不蕪雜。則易道雖廣,卻可無須文釋而由簡單卦圖說明萬物演化。

三、"周易"之天人哲學觀
於此種「變易」、「不易」、「簡易」的精神中,間接反應出"周易"之圜道思想與天地萬物之關係,由「伏羲六十四卦圖」最能貼切說明,除最基本之乾坤生萬物,六十四卦周流外,尚可看到「圓於外者為陽,方於中者為陰,圓者動為天,方者靜為地」

圖三:伏羲六十四卦圖

「先天學心法也,故圓自中起萬化,萬事生於心也」,「圓雖無文,吾終日言而未嘗離乎是,蓋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矣」。圓者為天,方者為地。天圓地方,天動地靜為傳統象數派之觀點。八字命理哲學之天干與地支之交互關係如「天戰猶自可、地戰急如何」,「天干宜動不宜靜,靜則愈專;地支宜靜不宜動,靜則有用,動則無根……等,即如上述「天宜動,地宜靜」之說。而「圓自心中起萬化……」之言便是宋明理學所言之「性與天動一也,天道降而為人,故謂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性即理也,所謂理,性是也」,及天「道」之理下降在人則為「性」,人心與天道同,萬物與心性等量,此說與佛家「唯識學」主張之「萬法由心造」相同。在某觀點中,心與萬化等量,為能除「相」,則可起「法性」妙用,故"法性論、萬象圓通品第一"云「得無相於心便起法性本源妙用」,即便是董仲舒所言及之「天人感應」學說,與"周易、繫辭":「易無私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故」。
"周易"論及天道,雖然為人心與天同,但人道應法校天道。原因無他,天地化生萬物,萬物之規律應順天應人,法校天地之間。此種天地為尊,萬物為卑之觀念可見於"周易"之一些彖辭中。如下述:

"觀、彖"「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弋,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頤、彖"「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謙、彖"「卑而不可踰,君子之中也」
"離、彖"「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週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說明人之效法於天道,但孔子似不願牽扯太多神鬼、天地……等較形而上之言論,子曰:「敬鬼神而遠之」,「天何言哉,四時言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整部論語並無太多神鬼與天人之事,充其量表達「崇敬」與「遠離」的思想,或許是因為春秋初期之無神論思想發達,季梁曰:「夫民,神之主也」、閩子馬日:「禍福無門,唯人所招」……等,使得春秋末期孔子不敢任意直言天地神鬼之玄學,但卻暗示此種玄學思想於以人道為本之論語中。
然而"周易"中,人與天地之關係或以「義理」解之,或以「象數」論及,各家各派爭論不休。義理派最先於「十翼」,之後有王弼、蘇東坡之「東坡易傳」,二程之「程氏易傳」……等,皆以訓詁經文,或引伸其義理為主。象數派則有京房氏之互體、爻變之創,鄭玄之爻體、爻辰,荀爽之升降卦變……等各家之創作。一般夾雜著陰陽五行或干支之象數派常被斥為纖緯迷信。對此種「經」與「緯」之磨練,以日本安居所述最為中肯,其誠懇表示對於漢代的經緯思想研究態度「僅僅把緯書看成怪誔邪說,無視緯書的存在和價值,就會歪曲漢代思想……」其實"周易、繫辭"早已說明「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易能與天下准,故能彌論天地之道」,暗示只要掌握「權變」與「時中」,便逕可視個人之需求性而由「義理」或「象數」之中,得到「彌綸天地之道」之理。
"周易"中所建立出之天人之關係並非僅是義理討論,或占卜、術數……等。明朝著有「物理小識」之方以智在某些意義上來說,其物理研究實脫胎於家傳之象數易,因此「物理小識」雖主要為研究物理,卻每每言及易理,在某看來,物理與易理相通而不悖。杭辛齋之「易學筆談」裡也嘗試著以"周易"來解釋現代之科學現象,誠為「天人感應」學說之進一步延伸。或許這是"周易"所帶給現代人進一步的啟示,在傳統占卜或天人哲學探討之餘,若能將之應用於現代科學,則真能證明「易道廣大,無所不包」,並在循環式的天人思想中將現有科學與哲學作不斷邏旋式的再包容與再前進。

四、參考文獻
(1) 衛紹生 "中國古代占卜術" 第4頁 中州古籍出版社
(2) 陳江風 "天文崇拜與文化交融" 第1頁 河南大學出版社
(3) 南懷謹 "論語別裁" 第298頁 老古出版社
(4) 李約瑟 "中國之科技與文明" 台灣商務印書館
(5) 朱 熹 "周易本義" 第11頁 ×巨書局
(6) 來知德 "易經來註圖解" 第583頁 大千世界出版社
(7) 朱伯崑 "易學哲學史"卷一 第4頁 藍燈出版社
(8) 劉長林 "中國之系統思維"
(9) 鄭 燦 "白話圖解易學啟蒙" 第26頁 中國孔學會印行
(10)朱 熹 "周易本義" 第9頁 巨書局
(11)李光地 "御篡周易折中"卷十九 第37頁 文淵閣四庫全書
(12)徐樂吾 "滴天髓徵義" 第35頁 武陵出版社
(13)張立文 "宋明理學研究" 第353頁 中國人民出版社

 

宝宝起名

公司起名

算命精选

缘分配对

推荐文章: